美國Goldie Blox科學玩具。關於動手玩科學這件事
有follow我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自2020三月疫情爆發以來,
我女兒學校上課的進度便落到我的頭上,
每天由我在家裡餐桌上一點一滴教她,
我上網買了數學課本和教材〔新加坡數學等〕,
研究網路科學課程平台〔線上科學課的資訊已分享在我的IG頁面〕,
也試著用平常美國學校的學習方式陪伴她,
做主題式project學習、科學講演、自行找資料和同學線上小組討論等等
比較開放式的作法,
當然也努力找一些「動手」形式的教具、
隨開即用的小學生科學組合包〔美國Amazon網站很多〕等等,
讓她在家也能「動手學科學」。
雖然比起其他在家自學的孩子,
我女兒已經很幸運,因為媽媽有能力教會她,
但畢竟我是台灣長大的嘛,
我也擔心如果複製貼上我在台灣的學習模式,
會不會讓她變成跟我一樣擅長紙上學習,而流失美國教育的優點了。
美國和亞洲的學習模式不太一樣,
在小小孩的年紀,小學中低年級以前,
美國的孩子不太接觸所謂「習題」、「試卷」,
所以答起題來程度並不好,〔我女兒其實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考試〕,
這也並不代表美國小朋友沒有學習自然科學,
他們其實接觸得蠻早的。
小朋友們時常閒閒沒事就會在自家後院種花玩土,
周末也會去野外健行、露營等,
所以許多國小自然科學的範疇
像是天氣、陽光、水、空氣、動植物的生長、星星等等主題,
在很小的年紀就已經在生活中接觸到了。
科學的源頭,就是每天起床到睡覺這中間的十萬個為什麼,
日常生活中疑惑的解答,
或許我們並不需要將之想成「功課」,
可以就是生活本身,讓孩子們參與生活,去接觸,
感覺自然現象的存在,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等到長大一些,真正需要深究學習的時候,
或會感覺到一種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
我女兒三歲不到,我就開始帶她出去上課,雖說玩票性質很重,卻也接觸不少主題。
我們在教室裡做過各種自然現象,例如下雨了,做出雲朵等等,
也做過火山爆發、做過海底世界。
我感覺到美國老師們的大膽,主題設定方面的不設限,
也體會到美國人真的是用手學習的,
「動手做的習慣」是促進美國科學進步的原動力。
這種手動的學習風潮近來也從教室蔓延到了家裡。
在我居住的西岸地區,
「訂閱式科學教具」從2019年開始便非常非常流行,
流程就跟我們訂雜誌是一樣的,可以訂半年、一年,
繳交費用之後,每個月會收到一個材料,
裡面有這一期的科學手做內容,讓孩子們在家自己做。
這樣的風潮除了特定幾家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的科學教具品牌之外,
連科學巨頭亞馬遜也加入了這個行列,推出Amazon Stem Club,
提供類似的訂閱式服務。
追根究柢,無非家長們希望孩子在家也能在玩樂中學習科學,
不希望在培養科學創造力的路上落於人後,
這股擔憂,在肺炎疫情之後更是攀上高點,
在家自學的教具產品銷售量驚人攀升,代表美國家長在這方面的大量投入。
我個人覺得在家裡動手做科學絕對是對的。
反正小朋友都要玩玩具、殺時間,
與其讓他們打電動、做些浪費時間又傷視力的活動,
真的不如快樂練習動手學創造。
在台灣,目前訂閱式科學教具選擇非常有限的情況下,
「美國Goldie Blox科學玩具」就是非常好的選擇。
Goldie Blox科學玩具的創辦人Debbie Sterling是史丹佛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的校友,
徹徹底底的高材生。〔學經歷跟我本人超相近的呢〕
她著手創造這個科學玩具品牌的初衷是
希望把科學的樂趣,更準確的傳達給小女孩們,
希望吸引更多的女生投入科學和工程領域。
不知道為什麼光是「科學的樂趣」這五個字,就隱約讓人覺得負擔!
其實我真心覺得學習什麼事物或學科都一樣,
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急著把事情放入格子裡面,
「喔我在學英文」、「喔我在學習靜力學、動力學和輪軸」,
如果這麼想,都還沒開始呢,就覺得好洩氣了不是嗎?
如果你用「鑽研籃球技藝路上的血與淚」來形容灌籃高手,再好看的漫畫也會令人想闔上書吧。
所以由我來介紹「美國Goldie Blox科學玩具」我會說:
- 它是一套色彩繽紛、好玩的玩具
- 小孩會喜歡
- 讓小學生提早動手接觸工程與設計
- 其中創意是由全美排行第一的工學院畢業生所設計的〔史丹佛工學院2020排行世界第一〕
- 內容品質不會輸給目前美國任何一個訂閱式科學教具品牌
- 可以在台灣體驗美式手作精神
另外補充;
- 其中部分附有英語故事小冊,可當成英語閱讀繪本使用
- 絕大多數可由小朋友自行完成
- 台灣廠商附有中文補充,使用上無需英語程度
希望閱讀至此已經讓你對「美國Goldie Blox科學玩具」感覺興趣,
我會於後面幾篇做詳細的產品介紹,力求詳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