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郊區已經很多年了,大自然本就是我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只要時間允許,我和弟弟晨間散步,下午等姊姊下課了,再度一起出門玩,
在太陽下山之前,我家孩子基本上是不會進家門的。
孩子們在戶外玩耍,調皮的身影,是媽媽我在疫情中最大的慰藉。
姊姊的嗜好是採集,換句話說是撿垃圾。
據說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學習最多,一草一木一垃圾,身為大人的我們都不能輕待,
只要她敢撿,我們就敢收下。
為了將此撿垃圾樂趣極大化,約莫從姊姊三歲起,
我家便常備各種放大鏡,顯微鏡,蟲箱,上面連有放大鏡的蟲箱,手電筒,甚至實驗室等級玻璃玻片,
在在皆為了孩子的樂趣和學習而準備。
對於長時間在戶外的小朋友來說,
相較傳統的顯微鏡,其實放大鏡才是最受歡迎的工具,
為什麼呢?
無論孩子們多麼喜歡把金龜子,蚯蚓無限放大到最大,
傳統顯微鏡都辦不到!
傳統顯微鏡原本就不是設計用來帶著到出走的,它的定位為「在教室內,乖乖坐著研究」,
在此現實限制之下,喜愛研究的孩子走出戶外時,
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攜帶方便,卻有顯示極限」的幼童放大鏡了。
除了福爾摩斯之外,以現在的科學環境中,放大鏡可說是小小孩專用,
再說有多少向上進步的空間,真的很有限。
uHandy行動顯微鏡 即是「毋須把愛自然科學孩子逼入室內」的最佳解決方案!
一般來說,「顯微鏡」這三個字很給媽媽們壓力的,
感覺很不親切,好像必須馬上大量使用大腦才能運轉的感覺,令人畏懼。
所以當我收到的時候,確確實實覺得這是一組非常好的產品。
我的摯友小蜜熱愛自拍,她當年來美國找我玩的時候,一到自拍時間,
她馬上拿出一個小夾子夾到手機鏡頭上方,照出來的照片就成了一個廣角的效果,
照完之後,她便輕巧地將她的自拍小神器放入化妝包裡去。
uHandy行動顯微鏡的長相,就跟當年吾友的自拍神器根本長一樣啊!
無敵輕巧,並且親切可人,誰都能輕易使用。
能夠輕鬆帶出門的東西,才會真正拿出來用,
無論功能多高級,一台笨重的儀器,就算諾貝爾等級,所有媽媽心裡最明白,這一年頂多用兩三次,
收藏的意義在哪呢?
這組uHandy行動顯微鏡光憑借它的「輕巧」,就足以說服媽媽們「我們真的會拿出來用」,
因為,它帶得出門!
孩子有辦法自己手拿到處觀察,放在媽媽包裡面,也不需要附贈沙龍帕斯,
這才是育兒人生的正解啊。
白色是低倍鏡,黑色是高倍鏡,都能用夾子夾在手機上進行觀測,
除非有人出門不帶手機,不然加帶這個uHandy行動顯微鏡一點都感覺不到任何重量差異,
完全符合平日常備媽媽包的重量標準,看看圖中的體積,連根口紅也比不上。
uHandy行動顯微二重奏。Mobile Microscope Duet。
這盒uHandy行動顯微二重奏中的主角,即這兩個行動顯微鏡,分別為:
白色的低倍鏡 〔10x-120x 最清晰,最高可達300倍〕
黑色的高倍鏡〔30x-360x 最清晰,最高可達1000倍〕
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夾上去手機 or 平板上的鏡頭即可,無法再簡單了。
兩歲半之我兒腳當比例尺。
隨身攜帶,平日和小朋友出門踏青,去公園散步的時候,發現任何有意思的玩意兒,
隨時可以從包包內拿出行動顯微鏡來,直接觀察,並用手機拍照記錄。
uHandy行動顯微鏡的使用進程:
行動顯微鏡,我個人建議使用年齡:6歲-100歲。
1) 白色低倍鏡直接照
我家姊姊今年小學一年級,正是使用uHandy最適當的起點,
平時完全不玩3C的她,也能輕鬆操作自如。
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腦袋裡面是沒有什麼放大鏡,顯微鏡的名詞差異的,
所以對他們來說,最直覺反射的使用方式就是「拿起鏡頭直接照」,
因此uHandy的白色低倍鏡,非常符合這個年紀孩子在科學觀察方面的需求。
由此可見,不需要特殊光源,利用我們身處環境的自然光即可,呈像極度清晰。
好奇寶寶兩歲弟弟也加入觀察的行列。
好的科學學習,觀察之後,詳盡的紀錄必不可少。
我家姊姊小一的年齡,她個人最想手的學習方式,就是仔細地將雙眼所見好好畫下來。
媽媽我最最喜歡 uHandy行動顯微鏡 的其中一點,
是在觀測當下的所見,可以以照片的形式完整保留下來。
無論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照下照片都是一秒鐘的事,非常容易,
卻能夠讓小朋友的學習完整不少。
以我家姊姊平日的使用為例子,她時常觀測當下立即照相,
這樣一來她在畫圖,做紀錄的時候,就不用擔心沒手拿著器材,
更不用擔心對焦的問題,
同時手機裡的照片,可以任意放大縮小,使觀測更為仔細全面!
值得一提的還有,uHandy行動顯微鏡也能夠讀取液體採樣,
行動顯微二重奏中內附有出門瀟灑採樣必備工具們。
2) Sample採樣
傳統顯微鏡,進行觀測實驗的時候,需要把觀測切片放置於觀測玻片上,
下方像盤子一樣乘載著的,為載玻片,想觀測的樣品就放在這裡,
接著替樣品蓋上蓋子,是為蓋玻片,這樣就完成了,
將之一起放置於傳統顯微鏡下方進行觀測。
如果要更深入而仔細地進行實驗等級的觀察,uHandy行動顯微鏡使用sample採樣效果很好。
以更安全,更簡便的貼紙模式,取代傳統的玻片形式,進行觀察。
完全不用擔心孩子們因為使用玻璃物品而受傷。
左方貼紙相當於傳統的載玻片,貼在一般的筆記本上,平滑的表面上方預備貼樣本貼貼,
是某種把平凡筆記本,華麗轉身變成顯微貼紙簿的概念。
右方貼紙相當於傳統的蓋玻片,
但他們黏黏的,是透明貼紙,用以去沾各種樣品sample,例如花粉,麵粉,米粉,太白粉,胭脂粉,韓粉,玄彬粉等等
當然不是粉也能沾。
先準備好幾頁載玻片在觀測筆記本上,出門採樣時也比較方便。
接著這些就是用來沾黏的。
上面那種黏比較扁的東西,例如鼻涕,
下面那種可以黏比較立體的東西,例如鼻屎,
舉例有點噁心,我自己道歉。
出門採樣的時候,就能一次採集很多,並做紀錄。
因為貼紙有良好的黏性,採樣可以多次觀測,
在顯微鏡底下看過之後,再黏回去筆記本上即可,可以重複多次觀測沒有問題,
所以給我感覺很像某種觀測貼紙簿。
行動二重奏中有內附現成的樣本三人組。
3) 高倍鏡的使用
隨著孩子年紀漸長,真正接近實驗室的需求開始出現,
在追求科學學習的學齡階段,uHandy也確實非常非常實用。
怎麼說呢?
我們可以合理地說,uHandy 將傳統的顯微鏡學習「電子化」了。
「電子化」顯微影像有非常多優點!
- 首先在觀測方面,我們有了明確的「電子影像」,
舉例,我們可以將玫瑰花,百合花,繡球花等的顯微影像運用手機輕易地排排站,
進行觀測比對,看看差別在哪裡,又有那些地方相似的呢?
在以「觀察」為本的科學學習領域,這是非常有用的要點。
- 製作完善的「生物筆記」。
將課堂的學習。不是用繪畫的方式喔,而是照片的方式完整呈現,
更可以在電腦中寫下清楚的心得筆記,
而後可以用家裡的事務機印出成冊,方便上學使用。
甚至像這樣的生物筆記,當我們學習遇上了困難,
也很方便帶去學校問老師問題,完全不會有雞同鴨講的情況出現。
- 報告,PPT,作品集,科展
現在學生學習科學的方式和以往大有差異,
科學年代運用電腦寫作業,做報告是基本,
假如使用傳統的顯微鏡,在用電腦做報告的時候便無法精準,
倘若顯微影像是電子檔,便非常方便各種編輯,
需要和同學小組討論的時候,Google Drive, Drop Box一丟,
大家馬上可以同時看到,完全符合現代學生的學習模式!
所有在需要做報告,PPT和各種portfolio科學作品集時,都能輕鬆運用。
觀察,實驗,資料彙整與編輯,小組討論與分析報告,樣樣兼具,
是最符合現代學習趨勢的科學器材。
這裡接著討論高倍鏡的使用方式:
首先,同樣地,將黑色高倍鏡頭夾到手機或平板的鏡頭上方。
倍數高起來後,需要使用光源讓sample比較亮一些才看得清楚,
下圖這裡的綠色圓盒就是光源載台,就是高倍鏡的小燈籠來著。
我們先把想看的sample貼紙貼到圓形蓋子上。
接著蓋上去光源載台上方,
它有磁性,會自己吸住,非常容易。
光源載台這就開燈啦。
再將整個光源載台黏到高倍鏡後方,幫它打個燈!
因為有磁性,所以它會輕易自己吸住,不需要擔心。
就可以拿起來觀測+拍照了,正是如此容易啊!
自行製作sample觀測樣本之外,
居家藏寶盒也提供五種專業製作的教案,供孩子們觀察。
此外,uHandy行動顯微鏡於FB上亦有群組,
加入後內有豐富學習資源,包含使用方式介紹和採樣Sample樣品庫等供大家一同探索。
如此實用又有趣的uHandy行動顯微鏡系列產品,
於11/01-12/20 期間進行年終活動,部分商品79折〔詳情請見商品頁〕
美國站: https://lihi1.cc/48W8U 〔由Amazon FBA發貨〕
歡迎大家把握機會參觀選購囉。